2月28日 基督的榜樣與上帝的管教
梁家麟

經文:希伯來書十二1~17

1所以,既然我們有這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着我們,就該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,以堅忍的心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,2仰望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耶穌,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,輕看羞辱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,如今已坐在神寶座的右邊。3你們要仔細想想這位忍受了罪人如此頂撞的耶穌,你們就不致心灰意懶了。4你們與罪惡爭鬥,還沒有抵抗到流血的地步。5你們又忘了神勸你們如同勸兒女的那些話,說:

「我兒啊,不可輕看主的管教,被他責備的時候不可灰心;6因為主所愛的,他必管教,又鞭打他所接納的每一個孩子。」

7爲了受管教,你們要忍受。神待你們如同待兒女。哪有兒女不被父親管教的呢?8管教原是眾兒女共同所領受的;你們若不受管教,就是私生子,不是兒女了。9再者,我們曾有肉身之父管教我們,我們尚且敬重他,何況靈性之父,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而得生命嗎?10肉身之父都是短時間隨己意管教我們,惟有靈性之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,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份。11凡管教的事,當時不覺得快樂,反覺得痛苦;後來卻為那經過鍛鍊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,就是義的果子。12所以,你們要把下垂的手舉起來,發酸的腿挺直;13要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,使瘸了的腿不再脫臼,反而得到痊癒。14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,並要追求聖潔;人非聖潔不能見主。15要謹慎,免得有人失去了神的恩典;免得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,因而使許多人沾染污穢,16免得有人淫亂,或不敬虔如以掃,他因一點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。17後來你們知道,他想要承受父親的祝福,竟被拒絕,雖然流着淚苦求,卻得不着門路使他父親回心轉意。

所有前述的信心偉人,他們的信心都是經過上帝的驗證覈實了的(十一1~239~40)。這些經過考驗的故事成了給我們的見證。

1~2可以說是整卷書的中心信息,作者所要對受信信徒說的話,盡在於此。看到有許多實踐信仰的美麗故事,成為給我們的榜樣;又看到這些信心英雄懷着信心離開世間,他們所持定的盼望尚未實現,要待基督來為他們終極成就,他們仍在忍耐等候中。那麼,我們這羣后輩,便更應持定信心和盼望,堅守信仰,忍受苦難,直到信仰得到竟功。

在作者心中,舊約故事是新約的預表,是副本(影兒)而非真本,真本乃在基督身上;因此,他對所有舊約故事都加上基督論的詮釋。這裏他指出,舊約所有信心英雄的實踐故事,都指向一個完美的信仰故事,便是基督的故事,祂纔是我們真正要效法的榜樣,也是我們和所有信心英雄的盼望所寄託之處。

基督的救贖任務已經完成,祂如今坐在父上帝的右邊,一方面繼續執行為我們代求的大祭司的職務,另方面等待祂的救贖功效的充分實現(十12~13)。至於我們,便當效法基督,持定盼望,輕看眼前的羞辱,忍受苦難,完成信仰的歷程。

「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」:如前所一再強調,信仰並非一刻的決定,點了頭,便算作信了;而是一個終其一生的歷程,達標才叫信了,一生成就一個信仰。要完成整個旅程,我們必須要努力堅持,付上代價,卻不等於靠行為得救,因為我們的所有努力都為成就一個信仰,這是信心而不是行為,並且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靠賴的是基督的恩典,「仰望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耶穌」。

恩典是上帝的工作,但恩典是可以被人拒絕的,後退乃至背道的人便是拒絕救恩,羞辱基督。對仍在堅持中的信徒而言,作者給予兩個勸勉。

第一是除去心中的疑惑和不信,懷疑和不信便是罪。「就該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。」(1)作者慨嘆,我們常常縱容各種不信的惡念盤據在自己的生命裏,沒有狠下心腸徹底剷除。「你們與罪惡爭鬥,還沒有抵抗到流血的地步。」(4)攻克己身,去惡務盡,決不手軟。

第二是接受上帝的管教。成聖確實不純粹是人的工作,也是上帝的作為;但我們得接受、並盡力配合上帝的作為。作者沒有具體說明「管教」指的是甚麼,它可能指上帝針對某個信徒的軟弱而給予特別的磨練,針對犯罪事件而給予懲罰報應;也可能指着如今整個對基督信仰不友善的大環境,各樣的毀謗攻擊、迫害苦難,這是所有信徒都得面對,並非針對個人的。作者要求信徒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這些考驗,不僅是視為魔鬼的攻擊,也視為上帝的管教,就是藉着這些患難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成熟完全。

作者鼓勵我們積極迎向上帝的管教行動,指出所有上帝的真兒女,所有上帝所愛的兒女,都得面對這位天上父親的管教。我們得相信,這位天父做在我們身上的所有工作,容許在我們身上發生的所有事情,都是蘊含了祂美善的旨意,都對我們至終有益處。即或我們在受管教的過程中,暫時看不出有甚麼益處,但長遠地便看出管教的果效來。「凡管教的事,當時不覺得快樂,反覺得痛苦;後來卻為那經過鍛鍊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,就是義的果子。」(11)

最後,作者給我們幾個簡短的勸勉:第一是不要灰心喪志,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唬住。挺起胸膛,以笑臉迎向信仰的考驗(12)。

第二是儘量調整個人的生活,撇去那些對信仰無益的行為、習慣、關係,減除生活中造成懷疑和不信的元素,避免接受過多的試探(13)。

第三是追求和睦和聖潔的生活,將最簡單的真理要求:弟兄相愛、不犯罪(這是基督徒的兩大標誌,參約壹三)兌現出來。心中有愛,生活和諧,表裏一致,這些都使我們更確定自己的信仰身分,免受仇敵的攻擊(14)。

第四是肢體間的守望,我們防範信徒羣體中有不信的毒素滋生,看到有某些不好的苗頭,便得立即嚴肅處理(15)。這卷書寫作的目標,也正是爲了守望信徒。

第五是自我提醒,前面一點是守望教會,這一點是守望自己。竭力除掉會破壞我們專一跟隨主的各種慾望試探,提醒自己,不忠背道的罪是沒得挽回的,人生常常是買不到後悔藥的,必須謹慎。

反省:

就上述五點,我們逐一檢討,看看自己做得怎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