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7日 更多因信而忍耐的榜樣
梁家麟

經文:希伯來書十一32~40

32我還要說甚麼呢?若要一一細說基甸、巴拉、參孫、耶弗他、大衛、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,時間就不夠了。33他們藉着信,制伏了敵國,行了公義,得了應許,堵住了獅子的口,34滅了烈火的威力,在鋒利的刀劍下逃生,從軟弱變為剛強,爭戰中顯出勇猛,打退外邦的全軍。35有些婦人得回從死人中復活的親人。又有人忍受嚴刑,拒絕被釋放,為要得着更美好的復活。36又有人忍受戲弄、鞭打、捆鎖、監禁、各等的磨鍊;37他們被石頭打死,被鋸鋸死,被刀殺,披着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,受貧窮、患難、虐待。38這世界配不上他們,他們在曠野、山嶺、山洞、地穴,飄流無定。39這些人都是因信獲得了讚許,卻仍未得着所應許的,40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好的事,若沒有我們,他們就不能達到完全。

作者在列舉這許多信心偉人的故事時,不免被這些人的英勇經歷所感動;他也立時聯想到有更多更多可以述說的故事,許多名字一下子浮現在他的腦海裏,思潮澎湃,情緒激動。但他接着說:若果真要把歷史上(聖經裏)的信心英雄故事都盡說,那不知要到牛年馬月才能講完。「我還要說甚麼呢?若要一一細說……,時間就不夠了。」(32)

除了因為時間和篇幅有限外,作者大抵相信,他所枚舉的例子,已足以說明他所說的「信心」是怎麼一回事,不需要再冗贅多說了。

不過,沒有詳說,作者卻又簡略地勾勒出他心目中的信心英雄所涵蓋的範圍和種類,藉以說明這些見證人真如雲彩圍繞着我們。

他首先蹦出來的是六個民族英雄的名字:基甸、巴拉、參孫、耶弗他、大衛、撒母耳,此外還加上沒提名的「眾先知」。這六個名字中,有四位士師(基甸、巴拉、參孫和耶弗他)、一位君王(大衛)和一位先知(撒母耳),他們事奉的時期從士師時代到王國時代。對以色列人來說,這六個人的名聲都是如雷貫耳的。這裏我不將他們在舊約的故事一一說明了,我的時間和篇幅也不足夠呢!

接着作者提到他心中的信心英雄的具體事蹟:「他們藉着信,制伏了敵國,行了公義,得了應許,堵住了獅子的口。」(33)「制伏了敵國」就是擊退了外敵,前面提到的基甸、巴拉和撒母耳,都有這樣的功績。大衛擴張以色列的疆界,便更不用多說了。「行了公義」很可能是指着大衛一人,舊約是這樣稱讚他的(撒下八15代上十八4)。「得了應許」是指他們領受了並持定應許,沒有動搖,這個品質應該是人人有份的。「堵住了獅子的口」應該是指但以理(但六16~23),雖然參孫和大衛都有勝過獅子的經歷(士十四5~6撒上十七34~37)。

「滅了烈火的威力,在鋒利的刀劍下逃生,從軟弱變為剛強,爭戰中顯出勇猛,打退外邦的全軍。有些婦人得回從死人中復活的親人……」(34~35a)「滅了烈火的威力」指的應是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的故事。「在鋒利的刀劍下逃生」也許是大衛逃離掃羅的追殺的故事。「軟弱變為剛強,爭戰中顯出勇猛,打退外邦的全軍」都太空泛,可以用在許多古人身上。「有些婦人得回從死人中復活的親人」很可能是以利亞的故事。

上述都是勝利成功的見證故事。接着,作者提到一些忍受苦難的信心見證:「……又有人忍受嚴刑,拒絕被釋放,為要得着更美好的復活。又有人忍受戲弄、鞭打、捆鎖、監禁、各等的磨鍊;他們被石頭打死,被鋸鋸死,被刀殺,披着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,受貧窮、患難、虐待。這世界配不上他們,他們在曠野、山嶺、山洞、地穴,飄流無定。」(35b~38)這些受苦的故事大多出自舊約,譬如撒迦利亞便是「被石頭打死」,以賽亞據說是「給鋸鋸死」的,「披着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」的或許是以利亞和以利沙。但不排除有部分來自作者和信徒的信仰經歷,他們正遭遇來自猶太教和羅馬帝國的逼迫,作者在講述古人的同時,也想到他們的景況。「受貧窮、患難、虐待」,這樣的人比比皆是。「在曠野、山嶺、山洞、地穴,飄流無定。」為逃命、為福音使命,早期教會許多信徒不停奔走在路上,過著名符其實的客旅人生。

作者給這羣信心英雄一個最高的讚譽:「這世界配不上他們」。在世人眼中,這些人是社會的邊緣人,被唾棄,甚至是渣滓。「直到如今,人還把我們看作世上的污穢,萬物中的渣滓。」(林前四13)他們不配存活於人間。但作者卻指出,不是他們不配存活於世界,而是世界不配擁有這樣的人,他們有的是屬天的生命啊!

作者最後指出,上述所有人都活出美麗的信心故事,經過上帝的驗證(「得了美好的證據」);但他們所持定的信仰應許,卻是到他們死的一刻都無法充分兌現。因為按照上帝的計劃,惟有基督所成就的「更美的事」,才使所有應許得以圓滿。所以,他們必須等到基督所開啟的「末時」到臨,昔日的他們(古人)才和今天的我們(信徒)一同承受信仰的應許。

反省:

古往今來,都有許多感人的信心英雄和他們的信仰實踐的故事。但願我們能活出跟世人格格不入的生命,讓世界不配擁有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