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希伯來書十三1~6
1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。2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旅客,因為曾經有人這樣做,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。3要記念受監禁的人,好像與他們同受監禁;要記念受虐待的人,好像你們也親身受虐待一樣。4婚姻,人人都當尊重,共眠的牀也不可污穢,因為淫亂和通姦的人,神必審判。5不可貪愛錢財,要以自己所有的為滿足,因為神曾說:「我絕不撇下你,也絕不丟棄你。」6所以,我們可以勇敢地說:
「主是我的幫助,我必不懼怕。人能把我怎麼樣呢?」
來到希伯來書最後一章,一些較為瑣碎尚不失重要性的教導,這都是前段「照上帝所喜悅的,用虔誠、敬畏的心事奉上帝」(十二28)一語的具體應用。
先是倫理部份,作者在6節經文裏提及四個教導,主要跟愛心有關。
第一是愛人,包括了愛弟兄和接待客旅兩個要求。
「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。」(1) 「弟兄」主要是指着教會裏的肢體關係。前面他已說過:「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」(十24)所以,這裏除了指對身邊的人友善外,也包括財物的分享。作者強調「常存」愛心,要讓「相愛」成為我們的性格、習慣與待人的慣常態度,甚至教會的文化。
其次是將愛的實踐由弟兄延伸到教會外的人,包括信徒與非信徒。「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」(2)初期教會主要在信徒家裏聚會,常常要為人提供飲食及住宿;特別是接待巡迴各地的牧者和宣教士,乃至因逃避迫害而到處遷徙的他會信徒。
作者為這個愛心行動的價值提供了舊約的支持:「因為曾經有人這樣做,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。」這是亞伯拉罕接待了三個耶和華的使者的故事(創十八2及下)。耶穌在比喻裏也曾說過,我們以恩慈待人,不知不覺便接待了祂(太廿五33~40)。
第二同樣跟愛人有關,就是照顧下監和遭苦害的人。
「要記念受監禁的人,好像與他們同受監禁;要記念受虐待的人,好像你們也親身受虐待一樣。」(3)在教會受逼迫期間,不少信徒被捕下獄,身心受折磨,家產被奪去,甚至有丟掉性命的。那些暫時未受牽連的信徒,便得承擔照顧受苦信徒的責任。
在羅馬社會,政府不會為坐牢的人提供飯食,生活的照顧得由獄外的親人或朋友承擔。此外,坐牢者在獄外的家人,尤其是缺乏謀生能力的老人小孩,也得有人幫助他們。
我們知道,在遭迫害的時期,尚未被牽連的人,大都選擇逃走或躲藏起來,他們不想被人發現或盯住,惹禍上身,所以最好不要跟被打擊的信徒接觸,這是人之常情。這裏要求倖存者關顧遭害者,除了是出於道義上的責任外,也有不應隱藏自己的信徒身分的含義。我們牢記耶穌的教訓:「所以,凡在人面前認我的,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;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,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。」(太十32~33)
希伯來書談論信徒失去信心乃至背道的問題。懼怕外在的政治和社會壓力,害怕繳付高昂的信仰的社會成本,不敢公開承認自己的基督徒身分,因怕受牽連而儘量減少聚會、減少與其他信徒的接觸交往;肯定是他們走向背道之路的初階。種種缺乏勇氣和信心的表現,都是離棄基督的徵兆。
上述兩個倫理要求都跟愛心有關。前面說過,作者在十18完成教義教導後,便用一個信心、盼望和愛心的框架來分點論述生活實踐。十一和十二章詳細講論了信心和盼望,十三章便是愛心的提醒了。
第三是鞏固婚姻關係。
「婚姻,人人都當尊重,共眠的牀也不可污穢,因為淫亂和通姦的人,神必審判。」(4)這裏是兩個互相依存的教導:尊重婚姻和禁止淫亂。
常說基督徒的性倫理其實很簡單,歸納來說便是兩句話:婚前不要有性行為,婚後不要有婚外情。性是美麗的事,但得限制在一夫一妻的婚姻關係裏。婚姻關係以外的性行為,便將牀污穢了。在聖經裏,婚姻有特別的價值,因為這是由上帝設立的制度,早在創造兩性時便確立,先於人的犯罪。所以,婚姻神聖,必須尊重。對性持隨意開放態度和犯奸淫的人,上帝必要審判和定罪。
第四是對待錢財的態度。性和錢財是基督徒兩大道德課題,古代如是,今天亦然。
「不可貪愛錢財,要以自己所有的為滿足。」(5)聖經對如何理財所提不多,主要是教導我們,負面說不要貪財,正面說要知足。貪財為萬惡之根,有衣有食就當知足,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道理。
作者卻為我們的不貪財和知足提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神學理由:這是因為我們信任上帝,知道祂看顧我們,所以不為生活有太多憂慮。他引述了兩節舊約經文,一是上帝的應許:「我絕不撇下你,也絕不丟棄你。」(參申卅一6,8;書一5)二是我們的信心告白:「主是我的幫助,我必不懼怕。人能把我怎麼樣呢?」(詩一一八6)應許和宣信互相輝映。
反省:
我們對人的愛心是否足夠?我們對性和金錢的態度是否恰當?這些都是我們對信仰的堅執程度的重要反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