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文:希伯来书十三7~17
7从前引导你们、传神的道给你们的人,你们要记念他们,效法他们的信心,回顾他们为人的结局。8耶稣基督昨日、今日,一直到永远,是一样的。9你们不要被种种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,因为人的心靠恩典得坚固才是好的,并不是靠饮食。那在饮食上用心的,从来没有得到益处。10我们有一祭坛,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会幕中供职的人无权可吃的。11因为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至圣所作赎罪祭,牲畜的体却在营外烧掉。12所以,耶稣也在城门外受苦,为要用自己的血使百姓成圣。13这样,我们也当走出营外,到他那里去,忍受他所受的凌辱。14在这里,我们本没有永存的城,而是在寻求那将要来的城。15我们应当借着耶稣,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,这是那宣认他名的人嘴唇所结的果子。16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分享,因为这样的祭物是神所喜悦的。17你们要服从那些引导你们的,并且要顺服,因为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,像在神面前交账的人,让他们在交账的时候有喜乐,而不是叹息,叹息就对你们无益了。
接着是有关信仰和教会生活的要求。
希伯来书关心信徒的失落信仰和丢弃救恩,但他关注的焦点是教会整体而非个别信徒,绝大部分的讨论都是群体性的。我们相信,作者是一位牧养者,熟识受信信徒群体,对他们的属灵健康有迫切的关怀。
作者首先要求信徒尊重带领他们的群体的领袖,就是将上帝的道传给他们的人,其中包括从前的领袖(7),以及现在的(17)。但是,却要小心在他们中间一些专门宣扬怪异的道理的人,他们总爱说一些标奇立异、哗众取宠的言论。作者没有明说他们是假教师,却提醒信徒不要被这些人勾引,以致离开教会,离开信仰(9)。
教会的领袖很重要,作者要求我们听其言观其行,不仅从他们的道理中学习,也从他们的生活榜样中汲取教训。有些属灵前辈业已离开世界,他们已完成他们的属灵旅程(「回顾他们为人的结局」,7),我们当从其中有所学习。
作者做了一个宣告:「耶稣基督昨日、今日,一直到永远,是一样的。」(8)这是强调基督的不变,祂的道理也永久有效。所以从前传福音给我们的人,他们虽然死了,所传的道仍然有效。我们恪守「从前一次交付给圣徒的真道」(犹3),不要被传讲怪异道理的人勾引,以致偏离真理。
传讲「种种怪异的教训」的人究竟说了甚么,我们不知道。但作者接着说:「因为人的心靠恩典得坚固才是好的,并不是靠饮食。那在饮食上用心的,从来没有得到益处。」(9)这便让我们窥知他们的情况。他们大抵是传统犹太教的捍卫者,强调基督徒得继续遵守所有律法的规定,包括各项食物的禁戒和饮食的条例。作者的态度很明确:第一,律法没有真正的洁净的效用;第二,律法作为影儿,已被基督的职事所替代。
作者曾说:「那第一层帐幕是现今时代的一个预表,表示所献的礼物和祭物都不能使敬拜的人在良心上得以完全。这些事只不过是有关饮食和各种洁净的规矩,是属肉体的条例,它的功效是直到新次序的时期来到为止。」(九9~10;另参十1~4)保罗也称,所有律法不能做这个和那个的规定,都是「世上粗浅的学说」(西二8,20)。
接着作者说:「我们有一祭坛,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会幕中供职的人无权可吃的。」(10)这里分开两种人,第一是「我们」,也就是遵循基督作为大祭司的人;第二是「那些在会幕中供职的人」,就是遵循利未祭司的人。遵循利未祭司的人,确实有许多宗教上的禁忌,连祭司都不能吃赎罪祭的祭物,何况一般信徒?但基督徒的「我们」则不然,耶稣基督成了赎罪祭的祭物,却是我们可以吃的。耶稣宣告:「吃我肉、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,并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复活。」(约六54)换言之,我们连赎罪祭的祭牲都可以吃,还有甚么不可吃的呢?
谈到耶稣作为赎罪祭的祭物,作者遂将耶稣的命运跟旧约祭牲的处理作一对照,指出祭牲的血被带到会幕里作为洁净礼仪用,肉身则要在营外焚烧;同样,耶稣的肉身也是在城外受辱死亡,而祂的血则用作使人成圣。
基督在城外受辱,我们也当走到城外与祂认同,接受同样的羞辱。再说,我们在人间没有「永存的城」,只能期盼将来的天上的城,甘心接受如今是客旅的身分。
「走出营外,到他那里去」,就是接受自己因跟随基督而成了社会的边缘群体,被歧视、排挤,甚至迫害。
最后,作者因说「我们有一祭坛」,便谈到我们所要献的两种祭,一是嘴唇的赞美上帝,二是慈惠捐输。虽说基督已一次过完成人间所有献祭,但这两种「献祭」,我们倒仍要继续不断地做。爱上帝,爱邻舍,这是不止歇的任务。
反省:
敬重那些按时分粮、尽心竭力做牧养带领的领袖,这是永不过时的道理。教会若有稳定的领导层,同心合意,彼此信任,肯定能健康发展,抵御各种异端邪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