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8日 你的王得勝而來(受教舌)

讀經:《詩篇》110 背誦:當你掌權的日子,你的民要以聖潔的裝飾為衣,甘心犧牲自己。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。 (《詩》110:3 )

我們常忘了:福音不取決於你做得好不好,而是你的王做得好不好。因信稱義的教義是一回事,但實際就是另一回事了。請問問自己:我們的幸福取決於王的得勝嗎?

你看《詩篇》110篇這位王憑着上帝的應許,完全得勝了仇敵。我認為最耐人尋味的是第3節:“當你掌權的日子,你的民要以聖潔的裝飾為衣,甘心犧牲自己。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。” 和合本聖經還有一行在括弧中的小字:“或作‘你少年時光光耀如清晨的甘露。’”

這一節的希伯來原文直譯其實接近後面的意思。原文直譯是“從清晨的發源地,你就得着青春的甘露”。這一翻譯更準確。當然,從本質來說,彌賽亞得勝了,他的眾民也都願意犧牲,甚至多到像清晨的甘露那麼多,這一說法也對。但我認為這是下一步,因為這首詩是以“應許(1節和4節)-展望(2-3節和5-7節)”的重複遞進方式寫成。與第3節相對應的第7節以講彌賽亞作結,因此第3節也應該以講彌賽亞作結,而不是以描述其民作結。

這位彌賽亞在清晨發源地,就是指極東之地,經歷黑暗,經歷困境,但慢慢就得着了青春甘露,充滿了活力。這是暗示彌賽亞要從死裏復活,經歷黑夜,迎向黎明。彌賽亞經歷了沒有活力的狀況,但突然甦醒了,有了青春甘露,有了蓬勃活力。這顯然是展望彌賽亞的復活。當然,彌賽亞從困境到解決、從死亡到復活的經歷,一定也會讓子民多如清晨的甘露。

“他要喝路旁的河水,因此必擡起頭來。”(《詩》110:7)為什麼這位王非得要喝水呢?我們一直唸到第6節,都覺得很高昂,但到第7節“他要喝路旁的河水”,一下子就覺得沒前邊那麼高昂了,士氣似乎低了下去。我們常說“一鼓作氣”,為什麼這位王一定要停下來喝路旁的河水?

這背後有個典故,就是基甸帶着士兵在哈律泉旁邊飲水的故事,記載在《士師記》第7章。

耶和華對基甸說:“凡用舌頭舔水,像狗舔的,要使他單站在一處;凡跪下喝水的,也要使他單站在一處。”於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,其餘的都跪下喝水。耶和華對基甸說:“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,將米甸人交在你手中;其餘的人,都可以各歸各處去。”(《士》7:5-7 )

看到了吧?這三百人因為始終警醒,被上帝選中。可見,這位彌賽亞王是一位警醒的聖戰士,一直警醒到底,一點都不放鬆。所以,他喝水不是表明休息,而是表明警醒,並重新得力,直到把敵人消滅乾淨,從而大獲全勝,而不是局部勝利。這非常巧妙,表明了最後的勝利既是徹底的,又是完全的,王最終得到了完全的勝利。

福音就是主耶穌基督這位王全然得勝了。祂願意把這勝利果實分享給你我,讓我們憑着他死裏復活的大能去消滅散兵遊勇而已。我們可千萬別栽在主耶穌基督手下敗將之手!

默想:福音最主要是在報告基督為我們做了什麼。所以說福音是藉着恩典得救。福音是一則消息,因為其中所說的救恩是已經為我們完成了。這則消息可以創造充滿愛的生命,但充滿愛的生命本身並不是福音。——提摩太·凱勒

禱告:天父上帝,多少時候,我忘了基督的全然得勝和復活大能,請饒恕我。也請你藉着聖靈不斷提醒我,充滿我,好使我靠着基督勝中求戰,而不是靠着自己戰中求勝。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。阿們!

歡迎您上網 behold.oc.org 閱讀更多好文。《OC舉目》面對當代挑戰,與教會同行,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