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“我的弟兄們,不要多人做師傅,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。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。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,他就是完全人,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。”(《雅》3:1-2)
今天讀的經文中,雅各告誡我們,不要憑着自己的血氣作真理的老師,以免受上帝更重的審判;同時,因着人的罪性,我們在許多的事情上有過失,尤其是在語言上。
“過失”(πταίω)一詞的本意是“絆倒”和“跌倒”。雅各強調我們不要在語言上絆倒人,他為什麼把語言放在一個至關重要要的位置呢?因為言語表明我們的心。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,那麼嘴巴就是心靈的門戶,嘴巴所講的一切都是出自心靈,反映出心靈的狀況。
當耶穌基督在地上傳道時,法利賽人和文士曾指責祂的門徒不守規矩,在喫飯前不洗手,認為他們的俗手污染了食物。然而,主卻告訴他們:“入口的不能污穢人,出口的乃能污穢人。”
雅各認為,一個完全的人,是一個能夠控制語言的人。這裏“完全”一詞的意思是“成熟”。當一個人能夠管住他的口舌時,他就是一個心志成熟的人;同理,當一個人口無遮攔,我們會問,他的成熟何在?舉個例子,許多男孩子喜歡講粗話,尤其是一羣男孩子聚在一起時,或是吵架時。也許他們並不明白自己所講的粗話是什麼意思,但講的時候,他們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,甚至以講粗話為榮,覺得自己是個大男人。然而,隨着年齡的增長,他們越來越覺得粗話難聽,講粗話是對聽者的冒犯。漸漸地,粗話就從他們的嘴裏消失了。
言語確實暴露人的內心。當人犯罪時,最初是表現是什麼?當然是口舌!當人們覺得別人得罪了他,或是看不慣別人、嫉妒別人、恨別人,由於法律大都是以人的行為作定罪的依據,他不想在行為上犯法,便用語言損人、罵人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從行為上看道貌岸然,然而卻言語粗俗、甚至污穢。
雅各提醒我們基督徒,不要在言語上有過失。無論這個世界怎麼說,也不管世上的人怎麼作,屬上帝的人要要能管住自己的言語,“若有人自以為虔誠,卻不勒住他的舌頭,反欺哄自己的心,這人的虔誠是虛的。”(《雅》1:26)正如行為表明我們的信心一樣,言語表明我們心中的虔誠。
禱告:主啊,我們感謝你!當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,每一個人都要站在你的面前接受審判。審判的依據是我們活出來的生命,尤其是我們的言語。雖然有時,人可以掩飾自己的行為,但卻很難掩飾自己的言語。求你幫助我們在語言上成熟,以至於將來站在主面前時,我們能因着自己的言語得獎賞,而不是被責備、甚至受審判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歡迎您上網 behold.oc.org 閱讀更多好文。《OC舉目》面對當代挑戰,與教會同行,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