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間散步時遇見陌生人,我總是面露微笑,道聲“早安”。這雖是小事一樁,倒也算是一件討人喜悅的事。
我的臉孔天生很嚴肅,有些嚇人,若不借着微笑鬆弛一下,只怕人見了會不安,覺得空氣凝重了一點。人的笑臉如花開,花開很美,很討喜。
今晨讀到:“我們各人務要叫隣舍喜悅,使他得益處,建立德行。”(《羅》15:2)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人,時間或長或短,關係或親或疏,不都是我們的“隣舍”嗎?對於這些人,我們多少都有一些“責任”,都應該具有一點“使命感”。
我們每天活着不僅是過日子,而是一個神聖的呼召,每一天,都有個崇高的使命要完成。這個使命或是對人一個善意的微笑,或是說句造就人的良言。
希奇的是,對陌生人友善容易,對親近人示好睏難;我們總覺得彼此既然如此親近,舉止就不用講禮貌。“相敬如賓”其實涵蓋深奧的道理,愛的至深是彼此相敬。
因此,今天我們不論到哪裏,或上班或買菜,總要帶着使命出去,因為,本質上,我們都是肩負“使命”(mission)的人。因此,我們要像亞伯拉罕的老僕人一般地禱告說:“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。”(《創》24:12)今天,只要我們心存刻意,我們就會遇見好時機,使我們“叫隣舍喜悅”,這個隣舍可能是個陌生人,也可能是我們身旁的親人。
嚴格地說,我們日常的言行舉止很少是“中性”,無形之中,它們不是在建造,就是在拆毀。
歡迎您上網 behold.oc.org 閱讀更多好文。《OC舉目》面對當代挑戰,與教會同行,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