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雅各書 1:12
身處逆境而能堅忍自守者乃為有福之人。蓋經試練而不渝者;必獲生命之冠、此固天主所許於其孝愛之子也。
-
彼得前書 3:13-14
且爾苟以善為樂、誰能害爾。即使為善而茹苦、亦屬可慶。人之威脅、不足畏也。
-
馬太福音 5:3
『安貧樂道乃真福巍巍天國斯人屬。
-
哥林多後書 4:17
蓋目前所受之區區苦痛、所以為吾人作成無量之榮福也。
-
雅各書 1:2-5
我兄弟如陷於殷憂多難之中、則當引以為樂。須知橫逆之來、能磨練爾之信德、使爾堅忍不拔,而堅忍不拔、乃所以玉汝於成、而躋爾於純全無缺之地也。若爾中有人智慧不足、則當求之天主、終必如願以償;蓋天主賜人至厚、博愛慈祥、而不事呵叱也。
-
哥林多後書 4:8-12
故吾人雖四面受迫而未陷絕境也;雖進退維谷、而未淪末路也;備受窘逐、而未為天主所棄也;飽嘗磨折、而未見消滅也;恆體耶穌之死、亦欲體耶穌之生也。蓋吾人雖有生、實無時不為耶穌而死、庶幾吾人血肉之軀、亦得載耶穌之生、而顯揚之耳。總之、吾人之死、亦所以促進爾等之生也。
-
路加福音 6:22
若為人子故、不容於世俗、既被人棄絕、更受人凌辱、乃至將爾名、視之如荼毒、爾乃真福人、即日當歡躍;
-
提摩太後書 2:12
人若共其辱、亦當共其榮。人若不認主、主亦無從認。
-
提摩太後書 3:11
吾之忍耐、以及吾之顛沛造次、艱辛憂戚、莫不耳濡目染。當日吾在安底阿宜高念利斯特諸地、所遭受之一切危難迫辱、想汝猶能憶之;然吾恃主之恩佑、至今猶依然無恙也。汝其識之、
-
路加福音 21:12
唯此事之先、人必為予名之故、將爾拘捕、加爾迫辱、解爾於會堂、幽爾於囹圄、曳爾至王侯公卿之前;
-
腓立比書 1:28
一心一德、通力合作、以廣福音之傳。勿以敵眾而萌畏縮之意;爾之無畏、即為敵人敗亡之朕兆、亦即爾獲天主恩救之保障也。
-
馬太福音 25:34
至是王將謂右者曰:「爾等見寵於吾父者、自創世以來為爾所備之國、胥來承嗣。
-
約翰福音 15:20
宜憶吾言、僕不能大乎其主、人既侮予、亦必悔爾;人守吾訓、亦必守爾之訓。
-
帖撒羅尼迦後書 1:4-7
且爾等於重重困辱憂患之中、仍能堅忍不拔、篤信不移、此尤為吾儕之所誇耀於天主眾會者也。蓋天主公平之睿斷、於此已見端倪。正惟爾等為天主之國受苦、是天主以爾等為克承其國也。故今之加爾以困辱者、天主亦將報之以困辱;爾今遭受困辱、天主必賜爾於主耶穌自天顯示之日、與吾儕同受康寧;公義所在、有不得不然者焉。主之臨也、將有無數大能天神衛之、
-
啟示錄 2:10
爾今後尚將遭受苦難;望爾毋餒。爾其識之。惡魔將投爾中若干人於獄;此所以予爾以磨練耳。且爾將受難十日、望爾忠貞至死、吾當加爾以生命之榮冠。
-
彼得前書 4:12-16
親愛之同道乎、爾等之受煆煉、所以玉汝於成、切勿大驚小怪、一若遭遇不測也者。應知此乃可喜之事。蓋爾等既得與基督共患難、則於彼光榮顯現之日、必得與之同樂、將不知手之舞之、足之蹈之矣。爾等若果因基督之名而受唾罵、福莫大焉!蓋誠能如此、則光榮大能之聖神、天主之聖神、以爾為安宅矣。兄弟慎毋以殺人竊盜、為非作惡、或捨己耘人而受苦也。若為服膺基督之教而受苦、則非惟不可引以為辱、且當以此名義、歸榮於天主也。
-
羅馬書 8:35-39
孰能間吾人於基督之愛乎?將貧賤憂戚、飢寒困窮乎?抑災患艱危、白刃窘迫乎?詩云:『正惟為主故、吾人日見殺;一如屠家羊默默待宰割。』雖然、賴愛我者之大力、吾人已戰勝一切災害、且綽綽乎有餘裕矣。蓋吾深信無論死也、生也、天神也、權威也、現在之事也、未來之事也、宇宙間之一切勢力也、浩浩之天、淵淵之淵、以及其他一切受造之物也、皆不能使吾人與天主之愛、須臾相離。是愛也、實存乎吾主耶穌基督之身。
-
詩篇 37:12
彼欲害賢良。相見恨切齒。
-
哥林多前書 4:9-13
蓋天主已使我輩為其宗徒者、似成為最卑賤之人、一若擬死之囚、又似優伶演劇於世、以博人神之一笑者。吾儕已為基督之故、而成斯世之狂徒矣;爾等則優遊基督之中、而聰明自若也。吾儕弱而爾等強、爾等享榮而吾儕蒙辱。吾儕至今猶忍饑耐渴、衣衫襤褸、被毆受撻、無家可歸、躬自操作、不遑寧處;被人詬誶、我則福之;被人凌虐、我則耐之;被人譭謗、我則禱之。而吾儕至今猶為天下之所唾棄、眾污之所歸集也!
-
馬可福音 10:30
未有不在今世、于殷憂多難之中、獲得其第宅、兄弟、姊妹、母子及田疇之百倍、而來世享受永生者也。
-
路加福音 6:20
耶穌舉目視諸徒曰:『福哉爾貧者、天國爾曹屬。
-
馬太福音 10:23
一邑見逐、則投他邑;吾實語爾、義塞諸邑、爾未遍歷、而人子已臨矣。
-
約翰一書 3:12
勿效該因、彼乃元兇之屬、而殘殺其兄弟者也。且彼亦何為而殺之耶?非以其行之邪惡、而其兄弟之孳孳為善乎。
-
使徒行傳 8:1
自此耶路撒冷教會受迫益甚;宗徒而外、盡散處猶太沙瑪里各地。
-
使徒行傳 5:40
眾然其言、召宗徒至命毋奉名傳道、笞而釋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