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文:耶稣拉着瞎子的手,领他到村外,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,按手在他身上,问他说:“你看见什么了?”他说:“我看见人了,他们好像树木,并且行走。”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,他定睛一看,就复了原,样样都看得清楚了。耶稣打发他回家,说:“连这村子你也不要进去。”(《可》8:23-26)
这段经文记载了一个独特的神迹:耶稣医治瞎子,不是一次完成,而是分了两次。第一次,瞎子看见了,却模糊不清:“(人)好像树木,并且行走”。第二次,耶稣再按手,他才“样样都看得清楚”。这并非耶稣的能力失效,祂完全有能力一次医治,却选择了渐进方式,这是一个深刻的属灵比喻:看见光明,并不等于已经看清真相。
我们的生命也常如此。初信时,我们因恩典而得见光,生命从黑暗转向光明。然而,我们对真理的认识、对人心的分辨、对神旨意的体察,往往仍是模糊的。模糊的视力很危险——我们可能用片面的理解去解读圣经,用有限的经验去评断别人,把“人”看作没有生命的“树木”,我们看见了其外表,却忽略其内里与灵魂的需要。我们自以为拥有了属灵视力,却对上帝恩典的深邃、基督牺牲的荣耀、圣灵微声的引领视而不见。我们以为自己看见了,却未真正看清。
瞎子第一次的视力恢复,提醒我们:属灵的眼睛若只停留在轮廓,仍无法进入真理的深处。耶稣没有让他停在模糊里,而是再次伸手,使他“定睛一看”,样样清楚。这是主对我们生命的耐心:祂不急于求成,而是一步步带领,从模糊到清晰,从部分光明进入全然真光。
我们是否也常停留在第一次的状态?祷告时渴望立刻得答案,却忘了信心需要时间孕育。就像种子要在泥土中沉默一段时日,属灵的清晰也需要经历模糊、等待与操练。神的恩典并不仓促,而是温柔而坚定地在我们身上反复工作,让我们的眼睛渐渐聚焦于祂的荣美。
使徒彼得提醒我们:“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,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。”(《彼后》1:8)这是一段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。耶稣不仅要我们“看见”,更要我们“看得清楚”;不仅要我们得光明,更要我们在光中行走。祂乐意牵着我们的手,带我们离开喧嚣,耐心塑造我们,让我们的眼睛逐渐明亮,心灵逐渐通透。
伯赛大瞎子的故事,正是一个从黑暗到光明、从模糊到清晰的旅程。耶稣牵着我们的手,带我们走出黑暗;祂耐心地一次次触摸,使我们从模糊的认知,进入清晰的信靠。祂呼召我们活出更新的生命,专注祂的旨意,不再停留在轮廓的模糊里,而是看见祂荣耀的真实。
祷告:主啊,感谢你牵着我的手,把我带离喧嚣,使我能与你单独相遇。求你再次按手在我眼睛上,使我不只看见,更能看清;不只得光明,更能在光中行走。帮助我远离一切使我模糊的事物,直到我在你里面,样样都看得清楚。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。阿们!
欢迎您上网 behold.oc.org 阅读更多好文。《OC举目》面对当代挑战,与教会同行,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