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耶稣进了圣殿,正教导人的时候,祭司长和百姓的长老来问他:「你仗着甚么权柄做这些事?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?」24耶稣回答他们说:「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,你们若告诉我,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甚么权柄做这些事。25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?是从天上来的,还是从人间来的呢?」他们彼此商议说:「我们若说『从天上来的』,他会对我们说:『这样,你们为甚么不信他呢?』26若说『从人间来的』,我们又怕众人,因为大家都认为约翰是先知。」27于是他们回答耶稣:「我们不知道。」耶稣也对他们说:「我也不告诉你们,我仗着甚么权柄做这些事。」
28「有一件事,你们的意见如何?一个人有两个儿子。他来对大儿子说:『孩子,今天到葡萄园里做工去。』29他回答:『我不去』,以后自己懊悔,就去了。30他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。他回答:『父亲大人,我去』,却不去。31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照着父亲的意愿做了呢?」他们说:「大儿子。」耶稣说:「我实在告诉你们,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。32因为约翰到你们这里来指引你们走义路,你们却不信他,税吏和娼妓倒信了他。你们看见了以后,还是不悔悟去信他。」
在马太福音二十一章23-32节,耶稣在圣殿教导时,祭司长和长老质问祂的权柄来源:「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?」。耶稣并未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他们施洗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,还是从人间来的。祭司长和长老不敢明确表态,最终回应说「不知道」。
随后,耶稣讲了一个比喻,描述两个儿子:一个起初拒绝父亲的要求,但后来悔改并去工作;另一个口头答应,却没有行动。耶稣指出,行动而非言辞表现出真正的顺服,并宣告税吏和妓女比宗教领袖更先进入神的国,因为他们愿意悔改并回应神的旨意。经文表示真正的权柄来自于神,并强调悔改与行动的必要性,胜过虚假的言辞和宗教地位。
祭司长和长老表面上是宗教领袖,却缺乏真正的属灵洞察与悔改之心。相反,税吏和妓女虽然被社会视为罪人,但因愿意悔改而蒙神恩典。诚然,有时未信的人所做的,比基督徒更像基督徒。此外,有时基督徒对基督徒的攻击,比非基督徒对基督徒的攻击更激烈。虽然这未必一定是普遍现象,但就算是少数例子,也是相当讽刺的。某程度上,这挑战我们反思:我们的信仰是否仅仅停留在外在的表现和自义之上?又或,我们会否因自己的信仰知识丰富缘故,视自己比别人高一等?神看重的是真正的悔改和行动,而不是外表的虔诚。当我们被挑战到自己的信仰时,是否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悔改,还是选择回避和自我保护?
耶稣比喻中的两个儿子,提醒我们信仰的核心是行动和顺服。空口答应却不行动,不过是虚伪和自欺。今天,我们对神的承诺是否真正落实在生活中,还是仅仅停留在嘴上?真正的信仰表现,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悔改,并用行动来回应神的爱与呼召。愿我们放下自义,真诚悔改,并以行动彰显对基督的信仰。
信仰反思:
祭司长和长老虽是宗教领袖,却因缺乏悔改和属灵洞察而被耶稣斥责。我们是否也因自义或教会地位,而忽略了检视自己的属灵生命?
耶稣比喻中的第一个儿子最终悔改并行动,第二个儿子则空口承诺却不付诸实践。我们是否对神的呼召也曾停留于言语的承诺,却缺乏真正的行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