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日 同行與順服
陳智衡

馬太福音三章13-17

13當時,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,到了約翰那裏,請約翰為他施洗。14約翰想要阻止他,說:「我應該受你的洗,你怎麼到我這裏來呢?」15耶穌回答他:「暫且這樣做吧,因為我們理當這樣履行全部的義。」於是約翰就依了他。16耶穌受了洗,隨即從水裏上來。天忽然為他開了,他看見神的靈降下,彷彿鴿子落在他身上。17這時,天上有聲音說:「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愛的。」

馬太福音三章13-17節記載了耶穌在約旦河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的故事。這段經文在福音書中佔有重要地位,因為它標誌着耶穌公開事工的開始,同時也揭示了祂的身份和使命。

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,主動尋求施洗約翰為祂施洗。這個舉動本身就耐人尋味,因為施洗約翰的洗禮是爲了悔改罪過,而耶穌是無罪的,祂不需要悔改。那麼,為何耶穌要接受這一洗禮呢?這行為顯示了耶穌的謙卑與順服。耶穌以人子的身份來到世上,祂選擇與罪人站在一起,以接受洗禮來象徵祂的完全認同和與人類的連結。

早期到香港的傳教士中,曾有一位倫敦傳道會(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)的傳教士威禮士牧師(Rev. H. R. Wells)。他主要的傳教事工就是參與由道濟會堂、愉寧堂(Union Church)和倫敦傳道會所成立的「新界傳道會」,目的是向新界鄉鎮居民傳道,建立福音堂,而這些教會成為今日中華基督教會的堂會。作為外國傳教士的威禮士牧師隻身到新界不同地方傳教,不介意資源缺乏的條件限制,甚至睡覺的地方只是一張切肉的「豬肉臺」,他也不介意,這就是放下身段的傳道者榜樣。與別人同行就需要放下身段,學習以別人的視角來看事物,而不是站在高處俯視別人,這是耶穌基督提醒今日信徒的重要信息。

約翰最初拒絕為耶穌施洗,因為他知道耶穌的崇高身份,認為自己不配為祂施洗。然而,耶穌迴應說:「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。」這句話揭示了耶穌對完成神救贖計劃的堅定決心。「盡諸般的義」意味着完全遵行神的旨意,無論這是律法的要求,還是神的計劃的一部分,耶穌都甘願順服。而耶穌的順服,不僅是對神律法的尊重,更是在宣告祂開始公開的傳道工作,最終是爲了完成對人的救贖。

或許,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看似「不必要」或「不合理」的要求,但當我們深知神的計劃遠超過我們的理解時,那麼就順服往前走,並相信祂的每一個安排都是爲了我們的益處。只要能達到最終目的和不偏離聖經教導,那麼過程的所謂「不必要」和「不合理」,或許就變得次要,不值得花心神糾纏。

當耶穌從水裏上來時,天開了,神的靈以鴿子的形態降臨在祂身上,並有聲音從天上說:「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。」這是三位一體的神同時顯現的時刻:父神的聲音、聖靈的降臨以及耶穌基督的受洗。而當基督徒跟隨耶穌,爲着上主最終目的而選擇順服,同樣是神眼中所喜悅的孩子。

信仰反思:

耶穌接受施洗,表現出祂與罪人認同的謙卑與順服。我們是否也能學習這樣的榜樣,放下自己的地位或成見,真正與身邊的人同行?

施洗約翰感到自己不配為耶穌施洗,但耶穌卻選擇與約翰合作,完成神的旨意。我們是否也能謙卑地與他人同工,即使感到自己不足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