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and Logo
  • 圣经
  • 资源
  • 计划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APP下载
  • 圣经
  • 搜索
  • 原文研究
  • 逐节对照
我的
跟随系统浅色深色简体中文香港繁體台灣繁體English
奉献
书卷章

旧约

  • 詩詩篇

新约

  • 太馬太福音
  • 可馬可福音
  • 路路加福音
  • 約約翰福音
  • 徒使徒行傳
  • 羅羅馬書
  • 林前哥林多前書
  • 林後哥林多後書
  • 加加拉太書
  • 弗以弗所書
  • 腓腓立比書
  • 西歌羅西書
  • 帖前帖撒羅尼迦前書
  • 帖後帖撒羅尼迦後書
  • 提前提摩太前書
  • 提後提摩太後書
  • 多提多書
  • 門腓利門書
  • 來希伯來書
  • 雅雅各書
  • 彼前彼得前書
  • 彼後彼得後書
  • 約一約翰一書
  • 約二約翰二書
  • 約三約翰三書
  • 猶猶大書
  • 啟啟示錄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10
  • 11
  • 12
  • 13
  • 14
  • 15
  • 16
  • 17
  • 18
  • 19
  • 20
  • 21
  • 22
  • 23
  • 24
  • 25
  • 26
  • 27
  • 28

圣经版本

    播放版本对照
    设置
    显示节号
    显示标题
    显示脚注
    逐节分段
    啟口設喻 發古之蘊
    1即日、耶穌外出、憩於海濱。
    2以民眾蝟集、遂登舟而坐、眾鵠立岸上。
    3乃多方設喻而訓之曰:『有農人出而播種、
    4播時、或落道旁、鳥來啄之;
    5或落磽确、積壤淺薄、發萌迅疾、
    6日出曝之、則苗槁矣、以無根故也;
    7或落棘中、棘漸長而蔽之;
    8或落佳壤、則暢茂條達、有蕡其實、有百倍者、有六十倍者、有三十倍者。
    9凡有耳者、其諦聽焉。』
    10門徒進曰:『夫子訓眾、必以譬喻何也?』
    11耶穌曰:『天國之蘊奧、賜爾知之、不賜若輩;
    12誠以有者益之、使沛然充溢、而無者並奪其所有。
    13若輩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、冥頑不悟、故以譬喻訓之。
    14意灑雅之預言、實應於若輩之身矣。其言曰:
    「爾曹儘聽、而無所悟也;儘視、而無所見也。
    15斯民之心、已成頑梗;厥耳重聽、厥目自閉、若恐其目之有見、耳之有聞、心之有悟、幡然回頭、而獲救於我也。」13:15 見先知意灑雅書第六章第九節。先知此語、福音若望傳第十二章第四十節、宗徒大事錄第二十八章第二十六節、致羅馬人書第十一章第八節、俱引之。其意謂猶太人不信耶穌之言、而識天主之真道、以全其生。先知謂天主蒙其目、頑其心;蓋人之善惡、雖由人自由選擇、然與天主之預簡有關也。此語原文、有西伯來文與希臘文兩本。西伯來文謂天主使其民聽而不聞、視而不見、頑梗其心。希臘文則謂斯民視而不見。聽而不聞、因其心頑冥也。故馬竇與若望所引,語意有所不同也。
    16然福哉爾目、以有見故。福哉爾耳、以有聞故。
    17我實語爾、古之先知義士、咸欲睹爾之所睹、而不獲睹、欲聞爾之所聞、而不獲聞也。
    18爾其諦聽播種之喻:
    19聞天國之道而不之悟、惡者旋至、奪其所播於心、斯乃播於道旁者也。
    20其播於磽地者、乃聞道即欣然受之、
    21第內無根核、末能有恆、及因道而遇困厄、則頹然而廢矣。
    22其播於棘中者、聞道之後、世慮縈懷、利慾熏心、遂壅塞其道、乃至無實。
    23惟播於佳壤者、乃聞道而悟、誠篤結實、所獲或百倍、或六十倍、或三十倍。』
    24耶穌復喻曰:『天國猶人播佳種於田、
    25迨人盡寢、讐至、撒稗於麥中而去、
    26已而苗秀且實、而稗亦顯。
    27家傭謂主人曰:「主所播於斯田者、非佳種乎?顧荑稗何自而來耶?」
    28主人對曰:「讐人所為也。」傭曰:「吾儕即往薅之如何?」
    29曰:「不可、誠恐薅稗而麥亦見拔、
    30姑容二類並長。以待麥秋;麥秋一至、予當謂刈者曰:先束稗投火、乃歛麥入倉。」』
    31復又喻曰:『天國猶如芥子;
    32芥子百種之至微者、人取以植於其田、比長、則大於諸蔬、蔚然成樹、即天上飛鳥、亦來棲於其枝。』
    33更喻之曰:『天國猶如酵母、婦人取而納諸三斗麵中、而麵全醱矣。』
    34凡此皆耶穌訓眾時所設譬喻、非譬不言。
    35此亦所以應驗先知之言曰:
    『啟口設諭
    發古之蘊。』13:35 見聖詠第七十八首第二節、『啟脣設譬、發古之蘊。』
    36嗣辭眾回寓、諸弟子進而請曰:『請為我闡明田荑之喻。』
    37耶穌曰:『播佳種者、人子也;
    38田、世界也;佳種、天國之子也;稗荑、惡者之子也;
    39撒稗之讐、魔鬼也;麥秋、世界末日也;刈者、天神也;
    40束稗而投於火、世界末日、亦復如是。
    41當是時人子將遣發天神、自其國中聚集誘惡行惡之儔、
    42投之洪爐、必有哀哭切齒者焉。
    43是時義士於厥父國中、當輝耀如日。凡有耳者、其諦聽。
    44天國猶如田間寶藏、有人偶發、即掩之、忻然而去、盡售所有、購置新田。
    45天國又如賈者之求美珠、
    46見希世之珠、即售其所有以市之。
    47天國又如施罟於海、網羅所有鱗介、
    48既盈、則曳之上岸、坐而選其佳者入簏、而投棄其劣者。
    49世界末日、亦復如是。天神四出、抉群逆於諸善、
    50投諸洪爐、將有哀哭切齒者焉。
    51凡此種種、爾等已徹悟否乎?』諸徒對曰:『然。』
    52耶穌曰:『是故士子而熟諳天國之理者、譬諸一家之主、庫中取物、新舊兼備。』13:52 此章所錄之譬喻、總稱為天國之喻;因其發天國之妙蘊也。第一、播種之喻、言天國之道、人須勞力以培植之。人之自由、乃人自救之要法也。第二、莠種之喻、言人世良莠并生、天國不完成於斯世、而於世末之時、良莠判然、天國之道始彰矣。第三、芥種之喻、言天國之發揚也。第四、酵母之喻、言天國之道、改移人心也。第五、田寶之喻、言求天國者、應機警如商賈也。第六、珠寶之喻、言求天國者、應捨棄一切也。第七、網魚之喻、言信道與不信道者之究竟也。此七章中、耶穌講天國之播種、發苗、長育、實行、完成。
    53耶穌設譬畢、起行、
    54遄返故里、施訓會堂、眾奇之曰:『斯人何由而得如斯之妙慧異能?
    55渠非梓人之子乎?厥母非名瑪莉雅乎?厥兄若弟、非雅各伯、若瑟、西門、樹德乎?
    56厥姊若妹、非與吾輩為比鄰乎?然則斯人亦安得有此耶?』
    57遂疑忌耶穌。耶穌曰:『先知之不見尊、其惟在故鄉族中歟。』
    58因里人之不信、故亦未行多奇。

    WU Ching-hsiung, Wenli New Testament & Psalms in Public Domain. First published in 1949 (Psalms in 1946).
    Digital files © United Bible Societies, 2019.

    吳經熊文理《新經全集》、《聖詠譯義初稿》屬共有領域。原著1949年出版(《聖詠譯義初稿》1946年出版)。
    電子版 © 聯合聖經公會,2019

    © 2013-2025 WeDevote Bible
    隐私政策使用条款反馈捐赠
    圣经
    资源
    计划
    奉献